本文由母婴育儿宝原创,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
当代家长的最大烦恼,恐怕就是孩子写作业了,不陪孩子写作业母慈子孝,一陪写作业,那场面叫一个鸡飞狗跳,严重点的家庭,就差母子反目成仇了。
出现这种情况,主要是因为孩子太懒了,一点也不愿意动脑筋,仗着家长在旁边辅导作业,一有难题,便开始大喊一声“妈妈”,让妈妈一个头两个大。
浙江有一位妈妈,被这种情况折磨疯了,于是准备想个措施“一招制敌”,改一改孩子动不动就喊妈妈的毛病。
于是直接打出了一张纸条,在纸条上写出了最后通牒,告诉孩子哪些情况下,不要喊妈妈,这个态度,霸气侧漏。
上面主要有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,妈妈对儿子的要求就是:
写语文作业的时候,不会的字先查字典,写句子或者看图写话自己先读两遍,可以解决的问题先自己解决,不要喊“妈”。
写数学作业亦是如此,做完题目之后先自己检查,不会的题目仔细思考,实在不会再喊“妈”。
下面还打了几个大字“谢谢配合,合作愉快”,令人哭笑不得。
邻居来串门的时候,看到她家的这个纸条,于是晒到了朋友圈,于是这位妈妈给孩子下的“最后通牒”,一下子在网上火了。
由于陪娃写作业实在是一项艰难任务,于是很多妈妈都对浙江妈妈的纸条产生了共鸣。
不过也有一些家长表示,孩子成长过程中,家长就是应该多多陪伴,让孩子多叫几次妈妈没事。
浙江妈妈说,自己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,因为工作比较忙,所以尽可能陪伴儿子,遇到事情都帮儿子解决。
但是渐渐发现不对劲了,儿子没事就喊“妈”,经常丢三落四的,甚至做作业的时候,题目稍微长一点都不想看,直接喊妈妈,然后说不会做。
于是这位妈妈想出了贴纸条的方式,直接给孩子下最后通牒,希望孩子尽量自己解决问题,而这个方法效果也非常显著,孩子喊“妈”的次数明显减少。
网友看到之后也是纷纷调侃:“学会了”“孩子畏难就该这么做。”
从儿子的这些表现,我们可以看出,他不仅对学习很没有耐心,而且有着明显的“畏难”情绪。
孩子有畏难情绪的时候,求助家长是便捷的方式,除此之外,孩子还会产生“我不行”“我做不到”“我是笨蛋”等消极情绪,并不利孩子的成长。
3个步骤帮孩子克服畏难情绪?
①对孩子的畏难点进行鼓励
孩子习惯了畏难心理,遇到问题便懒得思考,心理十分脆弱,愿意待在舒适区,长期以往,孩子的学习会越来越差。
所以当孩子写作业时哀嚎着:“太难了,学不会”。家长可以先找出孩子为什么畏难的原因,问他:“是看见这么多字心烦吗?”“是担心要耗费很长时间吗?”
在得知这些之后,告诉孩子这些困难是可以战胜的,给孩子鼓鼓劲,用“我们一起来试试吧”给孩子勇气。
②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
孩子的畏难心理,很难一下消除,所以家长要多宽容,告诉孩子不要害怕犯错,支持孩子每一次的尝试体验。
当孩子犯错时,告诉他“没关系,下次可以更好”,每天鼓励孩子多思考一道题,让孩子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。
父母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,孩子完成一个个小目标,便可以由量变完成质变。
③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
孩子之所以觉得自己不行,是因为缺少自我肯定感,所以遇到事情,觉得自己一定会失败,情绪比较消极。
家长需要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,对孩子多加肯定,让孩子发挥自身优势,转变孩子的思维方式,这样孩子会变得积极而乐观。
这样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,孩子不会先想失败了怎么办,而是想着如何成功。
育儿小贴士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成长的消极或积极,都是看父母如何引导,当家长引导孩子认真思考,努力实践,孩子也会每天进步一点点,遇到困难时,也不会轻易产生畏难情绪。
关注我,随时获取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!欢迎留言或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!
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谢谢)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母婴育儿宝